深度聚焦 | 牢记殷殷嘱托,谱写洞庭新篇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诗芹 通讯员 杨瑛 长沙报道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洞庭湖时,嘱托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几年过去了,洞庭湖治理与保护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还要从哪些方面继续着力?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湖南省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负责同志。
问:四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深入洞庭湖腹地考察,嘱托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这对我们做好洞庭湖保护与治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十分关注洞庭湖保护与治理,嘱托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为推动洞庭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南汇湘、资、沅、澧四水,北纳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建闸控制)“四口”,东接汨罗江和新墙河,由城陵矶注入长江。她不仅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湖,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通江湖泊、国际重要湿地和一些珍稀动物的栖息场所,在调蓄长江洪水、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抓好洞庭湖保护与治理,事关沿湖上千万群众的安全和福祉,事关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推进洞庭湖保护与治理,抓实抓牢抓细各项工作。
问:近年来,湖南在洞庭湖治理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受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洞庭湖自近代以来逐渐淤积,面积萎缩。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立足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求,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洞庭湖区持续开展大规模治理,基本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上游水库、蓄滞洪区等相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为战胜历次洪涝灾害、改善区域发展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湖南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纵深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保护与治理,水安全保障明显增强,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水生态修复明显改善。
大通湖东垸分洪闸
夯实安全底线,保护“长江之胃”。洞庭湖不仅接纳湘、资、沅、澧四水,是全省防洪的主战场,还吞吐长江,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省水利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流域整体着眼把握洪水发生和演进规律,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完成22个蓄洪垸堤防加固,完成长江干流湖南段崩岸岸线整治,建成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11个安全区、2个安全台、3个分洪闸,完成13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开展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不断夯实洞庭湖防洪、排涝工程基础,持续提升洞庭湖水安全保障能力。2020年,洞庭湖区发生本世纪以来最高水位洪水,水位超警戒持续时间长达60多天,但各类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洞庭湖区安然无恙。
坚持系统思维,做活湖水文章。洞庭湖保护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湖南牢固树立和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统筹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等要素,突出“江与湖、内与外、山与水、人与法”同治。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长江与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发生新变化。为此,湖南有序推进三峡后续项目实施,完成了一大批供水及灌溉影响处理、河势及岸坡影响处理、生态与环境影响处理项目,逐步解决了洞庭湖部分地区饮水用水问题,维护长江干流湖南段及荆南三河的河势稳定,为洞庭湖的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奠定了基础。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加强河湖水系生态连通和沟渠塘坝清淤疏浚,疏浚垸内沟渠11万公里、清淤塘坝13万口,有效恢复洞庭湖垸内沟渠连通性能和塘坝蓄水能力,改善垸内水生态环境。针对洞庭湖区北部地区“水窝子里没水喝”的问题, 2018年起持续实施分片补水一期、二期工程,通过闸泵引水、渠系配水、内湖换水等措施,初步打通以长江干流、草尾河等为水源的补水动脉,引流入垸,补水超过10亿立方米,受益群众超过200万人。开展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促进区域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洞庭湖去年全年总磷平均浓度为0.063毫克/升,比2017年下降13.6%,水环境呈逐年改善、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修订出台《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家吉泵站
复苏河湖生态,建设幸福河湖。湖南以深入推进河湖长制为抓手,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协同推进湖泊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着力建设造福全省人民的幸福河湖。狠抓河湖突出问题整治,清理整治洞庭湖矮围网围,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加强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完成全省156个湖泊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不断改善河湖面貌。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示范河湖建设,实施津市市、岳阳县等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建设,探索打造幸福河湖的实践途径。围绕水清岸绿景美,打造洞庭湖区水利风景区32家,涵盖河湖、水库、湿地等类型,其中国家水利风景区达15家。
问:立足新发展阶段,湖南下一步如何持续做好洞庭湖治理与保护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答: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江河起宏图。洞庭湖治理与保护任重道远,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去年4月28日、今年3月22日,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洞庭湖系统治理与保护,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强化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统筹区域与全局、治理与保护、当前与长远,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一体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这篇大文章,切实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制定了洞庭湖治理与保护具体规划。
明确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江湖联动。
锚定主要目标。到2025年,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城乡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行政管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洞庭湖水安全保障体系。远景展望,到2035年,洞庭湖区域防洪、饮水、用水和河湖生态安全四大格局基本形成,一个“安澜、秀美、粮仓”的新洞庭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从现在起,我们将围绕上述目标,从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河湖水生态、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利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加快实施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一系列水利改革,把规划蓝图逐步变成现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立足长江大局和洞庭湖水安全保障实际,我们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在洞庭湖治理与保护事业中,贡献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谱写新篇章。
来源:红网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