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综合整治 保护农民“水缸”
今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作为重点办好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事关农村饮水安全和美丽乡村建设,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自《湖南省2020年“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实施以来,我省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点多面广,容易面临农业面源污染物、工业废水等多重污染源侵害。为此,在我省“三年推进、分步实施”整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进程中,应进一步从制度建设、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补齐短板,强化综合整治,从源头上保护好农民群众的“水缸”。
——制度发力,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提供根本保障。
应补齐制度短板、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效能。
一是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建立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涵盖水利、环保、城建、国土资源、卫生、农业、林业、交通(海事)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协同监管机制,统一指挥管理、联合执法监督,提高监管效能;加快建立政府各部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综合考核机制,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门法规,依法惩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二是水质监测机制。加快建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定期评估制度,为综合整治、防污治污提供客观依据;加快建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例行水质监测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建立适宜的监测体系,对有关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水质指标定期开展监测。
三是水环境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快建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巡查、保护、预警、监控和应急保障体系,制定好针对水源地周边突发环境污染、地质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技术赋能,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提供重要支撑。
应补齐技术短板、促进关键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效率。
一是水源污染防治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化肥用量,减少农田化肥污染;结合生物控制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农田化学农药污染;结合人工湿地和沼气工程技术,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牲畜粪便污染;全面普及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模式,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二是水质监测技术。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库,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施动态、可视化管理,及时对水质变化趋势做出科学预判,因地制宜做好水源地水质保护对策;结合前置库治理技术,遏制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抑制水体藻类过度繁殖,以改善水质。
三是水质净化技术。结合曝气增氧技术、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广泛推广应用水质净化工艺和净化设备,彻底清除农村黑臭水体,确保供水管道末端入户水质满足标准要求。
——绿色引领,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提供内生动力。
应补齐绿色发展短板,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治理效果显现,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质量。
一是加强绿色理念宣传。联合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农户,宣传环保知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减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信息公开,接受农民群众监督;推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写入村规民约,让农民群众重视并主动参与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二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统筹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转向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从根本上降低化肥农药对农村饮水水源地的环境污染风险。
三是发挥绿色治理示范作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开展“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重点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村,彰显绿色治理效果,为加快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