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系列评论之三:为水利建设注入源源“活水”
当前,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呈现出投资主体更加多元、投资模式更加多样、投资领域更加广泛的态势,令人欣喜。水利系统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保持势头,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水利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这就是要拓展市场空间,推动各类经营主体进入竞争性环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壮大耐心资本,这对经营稳定性较强、不易受短期经济波动影响、长期投资潜力较大的水利行业是个好机遇。作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元素,社会资本能为水利建设注入资金“活水”。社会资本不仅可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还能引入良好的商业行为实践、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当然,在引入资本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构建合理回报机制,用看得见的发展前景、可行的商业模式吸引资本,这样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水利项目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乘数效应。要深化与金融机构的精准对接,协商制定差异化信贷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对水利发展的支撑作用。要总结推广“取水贷”“节水贷”“绿电贷”等绿色金融模式,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抵(质)押等绿色金融实践,创新水利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积极推广建设—运营—移交(B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DBFOT)、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等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募投建管一体化方式,全过程参与水利前期、投资、建设、运营。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是值得投资的优势赛道,水利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要引导好、发挥好资本投资水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更多的“活水”更好地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运营资金需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