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赤子(一)
今年1月19日下午,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余元君,因连续超负荷工作,在岳阳市君山区协调指导洞庭湖区钱粮湖分洪闸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突发心绞痛,几分钟后陷入昏迷,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6岁。
余元君是水利战线上成长起来的一名中青年干部。他把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了湖南的水利事业,忠实地履行了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2月20日,中共湖南省委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水利部颁发了《关于在全国水利系统广泛开展向余元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文件。
余元君是公务员队伍当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水利工作者的楷模,参加工作25年来,全身心投入到洞庭湖的治理和保护工作,身兼数职,夜以继日,踏遍了洞庭湖226个堤垸,在数千公里的堤防上留下足迹,用永不停歇的姿态,忠于职守,忠实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谱写了一首新时代水利人的赞歌。
连日来,在他成长的三湘大地、洞庭湖畔,到处传颂着他的优秀事迹……
工作中的余元君(右一)。
用知识回报故乡
余元君生在洞庭,长在洞庭,把壮丽的一生献给了洞庭。
他的家乡位于西洞庭尾闾临澧县道水河畔余市桥镇荆岗村。这里,家连着堤,堤连着垸,垸连着河,河湖相连,水天一色。滔滔洞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区人民。这里的乡亲父老给余元君一家人的关心帮助无微不至,鼓励他好学上进。
余元君有兄弟姐妹9人,他排行第七。他从小学习非常用功,在班级里,“个子小,脸色黄,衣服旧,成绩好”。放学回家干完农活,晚上点着煤油灯在堂屋里看书。那时候,他额头前的头发经常缺一个角,都是晚上看书时,煤油灯把头发烤糊了留下的。老师说他的字“横平竖直,写得非常工整”。他自己说过,如果条件许可,读书要读到没有地方读为止。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优良,初中就考上了中专,是师范学校,当时不仅不要学费,还有生活费发放,毕业即可安排工作,对于他这样的困难家庭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但老师认为,他去读中专可惜了,于是上门来做工作,并给他的父母“打包票”,说:“余元君考不上名牌大学,我负责。”果然,不负众望,1990年,余元君高分考取了天津大学。
他成了荆岗村出的第一个名牌大学生。据说,当地一位县级领导听闻此事,还专程到余家一看“究竟”。其实,余元君的家里除了干净整洁之外,其余空空如也。
在大学期间,余元君仍然保持着刻苦学习的好习惯,成绩优异,拿到了全额奖学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背后的心酸,他毕业两年后才拿到毕业证书。原因是欠了学校的费用。
以他当年的成绩,原本是可以读硕和读博的,但他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只得放弃,选择了早早的开始工作。后来,他利用工作之余自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然而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毕业那年,余元君本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但他毅然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洞庭湖,决心为家乡人民摆脱水患做些实事。
家中的侄子懂事后,曾经问余元君:“为什么选择了回来,而不留在大城市?”余元君说:“你们出生在好时代,不知道饿肚子的感受。洞庭湖是个灾害多发地区,有个洪涝旱灾,老百姓辛苦劳碌一年,可能会颗粒无收,其生活之艰难,你们没法感受。这种靠天吃饭的生存环境,总得有人去改变。而我就出生在洞庭湖边,又有改变这种环境的专业知识,这就是我回来的动力,也是我的责任。”这一番话,道出了余元君的赤子情怀。
余元君爱洞庭,已经浸透到骨子里,融入到行动中。他的侄孙儿出生时,家里人要元君取个好名字,他取了梦泽二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因洞庭湖又名云梦泽,余梦泽与云梦泽的谐音相近,由此可见他的良苦用心。
1994年7月,他从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
毕业前,他与六个同学相邀来到校内北洋广场。这里保存着北洋大学堂的雕塑,是“科教救国,实业兴邦”的象征。年轻人意气风发,一边走着,一边自由地攀谈,在一片绿荫下留下一张合影,定格了最美的青春年华。
余元君告诉同学,人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毕业后,他要回到家乡去,建设家乡,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出一份力。
时隔不久,湖南省水利厅机关出现了一位中等身材的余元君,戴着宽边眼镜,满脸朝气的青年小伙。瞧他,走路飞快,说话硬朗,不论到哪,都拎着或背着一个黑色的包,沉甸甸的。
经过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见习两年后,他被调入到省洞庭湖工程管理局工作,正式成为千百万治湖大军中的一员,踏上了自己梦想的征程。
余元君(中)调研钱粮湖分洪闸建设工程。
博学实干成专家
他来自水乡,不能说他对洞庭湖不了解;又是学水利的,专业对口。然而,当他真正与洞庭湖打交道时,他才发现,原来他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是何等的肤浅呀!
老局长周松鹤看出了他的困惑,跟他谈过心,叮嘱他“深入实际,靠调查研究吃饭”。当时,周局长有句口头禅:“只要你们年轻人出差到洞庭湖区去,我就派车,提供工作上的方便。”要知道,老局长说这句话是有他的用意的。
洞庭湖区,3471公里一线防洪大堤,11个重点垸,24个蓄洪垸,保护着1000万亩耕地、1000万人口。说起来就那么几个数字,事实上,作为湖南人民的母亲湖,洞庭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其水系水情之复杂、洪涝灾害之频繁、治理任务之艰巨,国内少见,不少水利专家来洞庭湖考察,都感觉到这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历来,凡在湖南水利战线上战斗过的老领导、老专家,都对洞庭湖十分重视。老厅长王孝忠仔细研究洞庭湖后,逢会就说:“洞庭湖是一块瑰宝,洞庭湖是一座迷宫,洞庭湖是一道命题。”这意味着,从综合治理、科学调节江湖关系、确保防汛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来看,还没有完全破题,任务极其艰巨,因此必须加大治理保护力度。
“不了解洞庭湖,就不可能了解湖南水利,更谈不上科学有效地推进湖南水利的治理与发展。”这些话,传到刚刚毕业的小余的耳朵里时,倍感新鲜,成了他莫大的鞭策与动力。
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余元君来到厅里的图书资料室,挑选了洞庭湖历史变迁、水利工程管理、洞庭湖堤垸图集、湖南水旱灾害等一批书籍。他反复学习和研究,想充分了解洞庭湖的过去与现状,思考治理良策。
在一张张硕大的洞庭湖的地图上,数不清的地名、河名、道路名、机埠名等等,让他眼花缭乱。以安乡县为例,以“安”字命名的地名就有上百个之多,而这些地区都牵扯到洞庭湖的水问题。
老专家告诉他,要了解洞庭湖,必须“脚踏实地,行走江湖”。
渐渐地,同事们发现,余元君经常出差了。阳光下,风雨中,洞庭大堤上,碧波荡漾的湖水映照着一个求索者的身影。
同事向朝晖见证了余元君进步的过程。他说:“开始时,余元君经常跑到我的办公室里来查看资料,讨论问题。每次出差,都带着《湖南省洞庭湖区堤垸图集》《认识洞庭湖》等工具书,在图上做一个个标记,在笔记本上记录一段段文字。就是这样,元君逐步认识洞庭,走近洞庭,一年又一年,持之以恒。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熟悉洞庭湖的专家。”
有一次,余元君与洞庭湖的专家聂芳容面谈。他们讨论的问题是如何修改降低螺山卡口的洪水标准水位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洪灾发生时,经过城陵矶下泄的洪水会不会影响下游安全度汛的关键。只见老少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相谈甚欢。聂老专家发现,眼前的年轻人,对洞庭湖的研究上了路。
在他的办公电脑里,一幅幅洞庭湖水系、堤垸、工情、水情图片及说明,分门别类,整齐明了,这是他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从大量琐碎的基础资料中分析整理出来的。
“在学习积累方面,我自愧不如。他手头只怕有上千个G的资料,全部是整理好了的。”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振全评价。他还说,余元君是湖南最熟悉洞庭湖治水情况的几个专家之一。
多年来,余元君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大量论文和学术报告,共有20多篇,多篇论文发表在省部级刊物上,组织和参与了许多科研项目,有的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他勇于创新,牵头开发使用“洞庭湖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提升了全省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了监管,预防了腐败,受到湖南省纪委和水利部的好评。
有的同事说,余元君是“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他整理完成的《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适用文件汇编》,被大家誉为“洞庭宝典”。
特别是,近10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洞庭湖工程建设治理的支持力度,先后启动了蓄洪垸堤防加固、蓄洪垸安全建设、大型排涝泵站和大型灌溉泵站工程建设、三峡后续工程建设等等系列重大工程建设任务。洞庭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具有其他重点工程不同,往往多个重大项目同时启动,但项目法人只有一个,不仅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项目验收、工程资金支付等等程序繁多,每年开工的项目、实施的标段多,各类事情纷至沓来。同事说他几乎每天清早起床,中午不休,晚上熬夜,甚至把节假日都用在办公室。据粗略统计,余元君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行走在洞庭大堤上。妻子黄宇说,他是“外人”,不是出差就是在办公室加班。一年四季,总是忙忙碌碌。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内人”专指妻子而言,余元君的“外人”说法十分得体。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专家。
余元君担任青年论坛导师。
知难而进敢担当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几乎都会到湖南代表团来参加讨论座谈,每次一来,必然谈及洞庭湖的问题,没有例外。可见,洞庭湖的治理与保护,从来都被放在一个很高的战略层面。
在一些外国人的眼里,他们不一定知道中国有个湖南,但一定知道世界有个洞庭湖。
这些情况汇入到余元君的脑海时,他分明看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
余元君脚踩泥土,踏浪洞庭,他走每一步,都是那么坚定,那么有力。参加工作25年来,他先后担任过工程处副处长、处长、规划处处长,局总工程师,兼任厅副总工程师。每次职务的调整,没有改变他认真做事的态度。他的工作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了。
他生前,身兼数职,既管厅里的事,同时分管工程处,负责洞庭湖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而这几项工作,过去分别由三位同志承担,现在机构精简人手少,他一肩承担,勤奋努力,不怕劳累,不讲条件,出色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工作任务。
人所共知,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余元君不畏艰难,想攻克这道难题。
2007年10月,洞庭湖开发与保护汇报会在长沙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余元君见到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院士钱正英。钱院士对洞庭湖、对长江、对全国水利的熟悉程度与判断能力令余元君感慨万端,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专家学习,刻苦钻研,多思考湖南的水问题。
时隔一年,他正式担任洞工局规划处处长。
这副担子,意味着洞庭湖开发保护的规划问题沉沉地落在他的肩上。“这是考验,更是对人民对历史上交的答卷。”他甚至走路都在不停地思索着这个问题。若干年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把规划工作建立在“现世与未来、科学与现实交融”的数理分析模型之上。
翻阅他的个人档案,他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有老一辈洞庭湖治理人的心得,有国家在不同阶段的批复批示文件,有水利工程专业课本课件,有现代水利、智慧水利的思路与总结,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有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规程规范,有他对洞庭湖治理的专业著作,等等这些都是他心血的结晶。
去年年底,洞工局总部搬迁到新址办公,余元君一下子搬出的书籍资料有半个汽车之多。同事们夸他看过的书得有一屋子。
在编制洞庭湖治理规划时,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亲自现场查勘,有一处涵洞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同事们劝他不要进去,他婉拒别人的好意,坚持实地查看,当他从几十米长的涵洞走出来的时候,衣裤被污水打湿,全身散发臭气,成了泥人,腿上也出现了大片红斑,他毫不在意。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深入实际,加上科学计算,一丝不苟,才做到了规划合理,节约投资,让工程安全可靠。
现如今,局资料室里仍然整齐地摆放着关于洞庭湖区水利建设、防洪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各类规划报告,形成了一整套综合防洪减灾的规划体系,对加强洞庭湖开发与保护,进一步明确洞庭湖区治理的目标和任务,统筹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和洞庭湖的时候,勉励大家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余元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记在心里,把重任扛在肩上,他到处宣传保护生态,治理洞庭不是政绩工程,不是短期行为,需要一任接着一任、一代接着一代,真抓实干。
2018年12月14日,余元君在给同事们上最后一次党课时说“老一辈的‘洞庭人’,骑单车、划小船,用双脚丈量洞庭湖,用双手绘制工程图,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天,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担,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肩上,我们必须深谋远虑,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余元君分管工程处,洞庭湖的治理项目全部由工程处组织实施,而洞庭湖工程治理点多线长,同时由于水情工情的变化,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措施千差万别,对于一些重要堤段、重点险工的处理,他总是一声“我去看看”,专程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如2018年年底,准备进入招标程序的湘阴县城西垸濠河口险工险段招标项目,招标方案是堤身护坡,但余元君认为濠河口险工险段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重点应该在水下,后来他专门带队到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与设计单位及项目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将方案调整为抛石护脚。南县华阁安全区工程建设中遇到了难题,余元君亲自带队到现场进行实地踏看,与设计、施工等部门共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余元君勇挑重担,敢负责任。2017年下旬,湖南受强降雨影响,湘江和洞庭湖水位一涨再涨。当时,他建议,要主动做好分洪准备,经过日夜计算,提供了可靠的预案,为省防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方案。7月3日,湘江长沙站水位达39.5米的最高纪录,由于科学指挥,调度有方,加上后阶段水势变化,才没有实施分洪预案,但大家认为,余元君的预案是可靠的,为夺取抗洪斗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几多风雨,几多春秋。余元君脚踏实地,心中装着洞庭湖,脑子里想的是洞庭湖的事,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省厅优秀共产党员、省防汛抗旱先进个人,省“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先进个人,省水利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记一等功一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一次,嘉奖6次。2019年2月14日,省人社厅、省科协追授他为“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