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赤子(二)
4月11日,水利部在京举办余元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一身正气心为公
走上领导岗位后,余元君始终牢记使命,忘我工作,一身正气。
2002年以后,省洞工局开始担任洞庭湖治理法人,余元君深入基层调研,主持编制了《洞庭湖区治理堤防工程验收实施细则》《洞庭湖二期治理堤防建设设计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洞庭湖项目法人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汇编》,加强了项目管理规划,防止了资金的“跑冒滴漏”。
他重视建章立制,让制度管理规范日常工作。这是历届洞工局领导班子形成的“讲规矩”的优良传统。余元君自从踏进机关大门,就受到了这样的“熏陶”。严师出高徒。多年后,余元君被称为洞庭湖项目法人管理先行者。他常说“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用好每一笔钱是我们的职责,要把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余元君工作20多年来,先后参与和主持洞庭湖区数百个项目的技术评审和招投标工作,所签下的合同、经手的资金超过百亿元,他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名节很好,单位上没有收到一起关于对他的投诉与举报,没有听到负面反映。每次发生项目变更或资金计划调整时,他都是一句话:“拿合同来,按程序办。”
他的办公室,经常有找他谈工程、要项目、拨资金、调规划、改设计、搞咨询等的人进进出出,他不厌烦。来的都是客,他除了热情接待之外,对基层同志反映问题总是侧身倾听。可是,他有个原则,基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可以讨论,允许大家都充分发表意见,能解决的,必须认真解决,绝不能马马虎虎,蒙混过关。他说,“问题解决一个,我们就前进一步”。
身为领导干部,他懂得抓大放小的工作艺术,可是,一但涉及民生问题的工程建设领域,他即刻意识到,大大咧咧“坐大船,打大鼓,船烂鼓破国家补”的做法是万万使不得的。他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
2012年夏,屈原垸西大堤堤防加固实施项目中14+100-19+970段护坡方案在初步设计报告中为拆除重护,余元君亲自带队组织各级参建单位重新查勘,在现场他拨开堤坡上齐人高的植被,不顾荆棘与酷热,走到大堤堤脚,实地调查核实,发现该大堤护坡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厚度达80CM,而招标设计阶段的护坡方案明显不符合实际。这个时候,余元君立刻找到设计单位负责人,对他们工作不深入、闭门造车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2017年他生日当天,在湘阴县出差,县水利务局一位熟人得知他生日的事,想以个人名义为他祝贺一下,余元君当即表示心意领了,但婉言谢绝,说明“井水是井水,河水是河水,不能混为一谈,我是公务来出差的,不是图别的”,把对方说服了。
他把关指导的烂泥湖垸羊角村险段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通过对高喷灌浆和混凝土防渗墙头方案反复比选,形成最终方案,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使工程减少1500多万元的投资。2018年在防汛中发挥了工程效益,保障了防洪安全。他指导修改的长沙市湘雅路过江通过防洪补救措施专项设计,优化高喷截渗方案,节约投资六分之一。主持汨罗市一段大堤堤防加固实施项目,避免了在开挖大拆除,仅此,节省投资数百万。大家称赞他办了一桩又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
在余元君的家乡,有亲戚找他帮忙,想请他与县水利局打个招呼,修缮一下门前的山塘,他认为公事公办,一直没有打过招呼,也从未干扰过水利局的工作。
他家乡临澧县水利局老局长王卫红与余元君有20多年交往,老局长谈到与元君之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公私分明,不拖泥带水。
“他是个好干部。”余元君家乡的村支部书记余海波说,整个村子里,只有余元君的父母还是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两层砖混房里,墙面沙灰已脱落,地面坑坑洼洼,家具非常简单陈旧,连楼梯扶手都是歪歪的,不像是个处级干部的老家。
修缮自己老家,余元君舍不得花钱,但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却十分热心。村民们依稀记得,村里修路,他分两次从工资卡里取出省吃俭用的5万元现金,村里打井他捐资8000元,村民中家里有个三长两短困难的他也慷慨解囊。他对村子里的好、对家人亲友的严格要求家喻户晓。
每次,村子里的“父母官”拿着余元君捐献的钱款,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其实他们的意思,是想通过余元君的工作关系,找找有关部门和领导沟通一下,想想办法转个弯去安排一些项目和资金。余元君知道他们的来意,从来没有开过先例。他对村里的“父母官”说过,国是国,家是家,国事是公事,家事是私事,公私还得分清,否则就会犯错误,既给国家造成损失,也会给个人和家庭抹黑。
“舍小家,为大家”,在这一点上,余元君说的好,做的更好。
余元君的姐夫李辉清说,假日的一天,突然接到余元君的电话,要他到临澧县火车站去接站。
李辉清根本不相信余元君会让他骑摩托车去临澧火车站接站,还以为是听错了,他反复确认,确实是他的电话。
在家里余元君只陪妈妈坐了两个小时,后来又要李辉清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要赶火车回单位,李埋怨余元君为什么不要单位的司机送回?余答:“带司机不方便,我还是坐火车好。”
李又说:“那你也可以跟县水利局打个电话,安排个车来接你呀”。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人之常情”,但余元君没有这样做过。
去年国庆节后,余元君的母亲病情加重,他也是坐火车回来的。两天后,母亲去世。治丧期间,村里人好生奇怪,“怎么没看见元君的领导和同事们过来?”他解释说:“有规矩呀。共产党员,干什么事,都要讲规矩!”就这样,他母亲的葬礼,除了亲人和邻居外,只有他一个老同学参加。
余元君心心念念是工作,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丝毫不敢懈怠对自己的从严要求。这种严谨的作风,深得他的老师琴国佑的赞许。
多年师生成挚友。琴国佑就是当年“打包票”要余元君不上中专去考大学的老校长。有一次,他们俩围绕着“权力”进行过一次师生对话。
余元君:“老师,我知足了。我出生平寒,一个农民的儿子,能为人民做点事,拿这么高的工资,我真的知足了。”
琴国佑没有接话,思忖着眼前的学生一定有话要说。
余元君:“有人认为,我工作要求太高,不好说话,不太近人情。也就是说,在工程质量上,丝毫必争,对人很硬,又不讲情面。是吗?”
此刻,琴国佑认为,余元君说这番话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试探自己有没有听到什么负面的声音,二是想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管理上亿的资金,只要我点一下头,随便答应一句,就可能误了国计民生的大事呀。”一句话,余元君道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琴国佑接过话:“元君呀,你一身正气,老师大可放心,倍感欣慰。”
省水利厅举行全省水利系统余元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罗世珍 摄
心系洞庭情未了
余元君带着对水利事业的无限忠诚,带着对妻儿及所有亲人们的眷恋与遗憾,永远走了。
“元君太累了。”省洞工局局长沈新平说,他不相信自己的好搭档就这样不辞而别,他感慨余元君最后送给他签批的审计报告“有一尺多高”,而且每一份报告上都作了详细的批注,不愧是班子中的中坚力量。如今,这些审计报告已被送走,然而,余元君的高大形象又一次次地在沈局长的脑海里清晰起来。
1月19日,洞庭湖区,延续着冬修水利的热浪趋赶着料峭的春寒,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
余元君一早来到这里,换上雨靴,戴上编号“013”的白色安全帽,现场查看工程。午餐后照例没有午休,直接在简易工棚开始主持调度会,一切在紧张地进行。
直到16时07分,伴随一阵剧烈心绞痛,余元君的工作戛然而止。昏迷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躺一下,也好。”
这个一直奔走洞庭湖的男儿,作息表里从来没有“午休”两个字,第一次在工作现场躺下了,谁知再也没有起来。
现场的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他的生命定格在尚未结束会议的那一瞬间。
回顾余元君生命中的最后三天,是马不停蹄的日夜奔波:
此次出差,主要是陪同长江委专家,开展项目质量监督,同时对湖区在建项目进行检查。
1月17日上午,在长沙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评审会议,中餐后利用休息时间起草评审意见。下午赶往华容县,验收洞庭湖治理工程,晚上开会听取汇报。
第二天一早,赶往华容县禹山镇,协调蓄洪垸相关事宜。11时返回华容县水利局,继续开会研究问题,期间简单午餐,直至16时各方基本形成一致意见方才散会。会后,立即赶往大通湖东垸分洪闸建设工地,之后在项目部召开会议布置工作,直到深夜。
1月19日早上,到达生命最后一站——钱粮湖垸……
洞庭赤子,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
余元君走了,他留下了许多不舍。同事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随身携带的黑色包里,有一本殷红的党费证,上面记载着最后一笔党费交纳的时间和金额:2018年12月,69元。这不是一组普通的数字。在他的心里,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他去世后,家属要求为他的遗体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或许也是余元君个人的最后心愿吧?!
他曾经与同事探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他想围绕洞庭湖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连通省内江河湖库塘坝,建立起一座没有坝址的水生态循环系统,让“智慧水利”花开三湘大地。他生前关于“数字洞庭”,已经编写了一本厚厚的建设规划,字里行间是他对洞庭湖开发保护寄予的殷切希望。可喜的是,他的同事们正在热议此事,我们有理由相信,洞庭湖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1月25日,余元君最后工作的工棚里,他曾坐过的椅子空着,最后戴的安全帽被郑重放入橱柜。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工地上,28孔闸门的闸墩已经巍然竖立。“向余元君同志学习”——巨大的横幅悬挂在工地上。从这里开始,一场深入向余元君学习的活动正在迅速掀起。
3月6日,水利部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水利系统广泛开展向余元君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激励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中当先锋、做表率,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增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湖南省内的媒体,不约而同地对余元君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湖南日报发表了系列评论员文章,提出学习余元君学什么的问题,引导每个岗位每个人结合工作实际,爱岗敬业,学先进,赶先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凝聚磅礴力量。
在余元君坐过的办公室,尽管空着,但每天都会有同事进去打扫卫生。在他生前用过的电脑旁,不时有人送上一两束鲜花,寄托哀思。他与司机三友好似兄弟,两家生活上互相照顾,合在一起生火做饭,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习惯成自然。当三友得知自己的好领导、好兄长不幸去世的消息后,泪眼模糊,他与妻子商定,即每餐开饭时,桌子上仍添上一碗饭、摆上一双筷子,以示吊唁。
妻子黄宇整天思念远走的丈夫,以泪洗脸。她的心好疼好疼。她用写信的方式表达着无穷无尽的哀伤。
“亲爱的老公,我用颤抖的手写下这几个字,已泪流满面,心如刀绞。我知道这是一封无法寄出的信,可是我真的好想你。”过年前的一天,黄宇写了这封无法寄出的信,她多么想再陪陪自己的丈夫,也让丈夫陪陪自己。
在黄宇的记忆里,余元君很少陪过她和孩子,好在小孩十分听话,懂事明理,生活学习兼优。去年8月下旬,余元君利用休公休假的机会,带妻儿去了成都。这是他们一家三口唯一的一次出远门。余元君特意安排参观了都江堰。他说,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还在正常发挥作用,是真正的精品工程,洞庭湖的工程也要像都江堰一样修成精品,才对得起后人。
黄宇何尝不了解自己的丈夫呀。他们结婚19年,彼此恩爱,相敬如宾,孝敬双亲,培养孩子,其乐融融,余元君热爱这个家,更热爱洞庭湖,热爱他的事业。
她在信中继续写道:“你作为一名洞庭人,用实际行动和生命履行了你的誓言。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儿子,尽最大努力教育他,告诉他、他的父亲将一生奉献给了水利事业,奉献给了洞庭湖。我会看着他学业有成,看着他结婚生子,看着他延续我们的爱。老公,我想抱抱你,真的,和以前一样。”
黄宇的思念之情,剪不断,理还乱。2月4日,她又一次饱醮泪水拿起了笔:
“亲爱的老公,在这新春佳节,合家团圆的日子,你凭什么说走就走,留下孤独、寂寞的我。让我在家人面前还要装作坚强。我要让儿子相信,爸爸走了爱依然在,你的爱寄托在我这,让我双倍去爱他。我要让父母相信你走了,我依然可以好好地生活,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和儿子,让他们放心。可是,我真的很累很累,想借你的肩膀靠一靠。”
如果天堂有爱,上帝显灵,那么,余元君,你一定能听到,你一定要像过去一样,帮着亲爱的妻子,轻轻地擦去泪水,抚慰着她继续前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飞溅。历史上,这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然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们不会忘记在当今新时代,在长江岸边的湖南流域最近发生的感人故事:被誉为洞庭赤子的优秀共产党员余元君为了水利事业,用短暂的生命书写辉煌,尽瘁桑梓,光照后人,影响深远。他的感人事迹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完)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