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 奋力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常德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世满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当然,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方针的题中之义。为此,就如何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简要谈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瞄准主要矛盾,转换水利治理思路。
2019年,鄂竟平部长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和转变治水思路。就拿常德来说,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水利大市,过去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抓水利工作,主要是抓好防汛抗旱、水利建设两件事,而现在要统筹抓好防汛抗旱、水利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河湖长制、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特别是由于前些年我们湖区人为破坏污染水环境严重,导致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矛盾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注重行政推动向坚持两手发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变,统筹解决好水灾害、水资源、水饮用、水环境等问题,促进人水和谐相处。
二、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水利治理体系。
1.树立底线思维保障水安全。目前,每年汛期各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灾情险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还不够完善,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比如常德市目前5个重点垸503公里一线大堤,还有13.8公里堤身断面未达标;一般垸堤防从未实施系统性综合治理,防洪标准普遍不足10年一遇;县城城市防洪圈标准普大都为20年一遇,等等。为此,我们要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要求,更加注重提前预防,更加注重综合防灾减灾,特别是针对近年来防汛抗旱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大力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工程体系。
2.坚守红线思维管好水资源。目前,洞庭湖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常德市每年主汛期过后的8月至10月,降雨明显减少,而此时正值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高峰期,容易导致干旱发生,2019年石门、澧县等地秋冬季节长达50天无有效降雨;同时由于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河湖水情变化等因素,造成湖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长江三口藕池河西支、虎渡河、松滋河等河流断流期明显延长。因此,我们应该坚守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红线,坚持节水与调水相结合,通过强化节水、严格管控、优化配置、科学调度,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
3.秉承民生思维保障水饮用。农村饮水安全,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局。近年来,通过大投入、大建设,目前常德市有集中供水工程441处(地表水水源327处、地下水水源113处)、分散供水工程3.95万处,实现了城乡饮水安全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3.2%。但由于水源水质变化、早期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偏低、管理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农村饮水还存在水质不达标、供水不正常、管理不专业等问题。对此,我们以市政府名义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三年提质改造行动”,全市规划万吨规模以上的大水厂34个,覆盖人口381万人,全部采用江河水或大中型水库等优质水源,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让广大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健康水。
三、不断夯实基础,推进治水能力现代化。
1.体制机制要贴合实际。在本轮机构改革中,防汛抗旱职能职责有所调整,目前在市、县两级主要存在职能划转不彻底、责权事权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机构改革精神,常德结合防汛抗旱实际,2019年常德市仍由水利部门为主承担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工作成效明显,圆满实现了“五个确保”目标。今年,常德市已经明确防汛抗灾日常工作继续由水利部门负责。这仅仅只是常德市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另外,就是基层水利行政能力体系。水利行业强监管,关键是要强化基层监管,提升基层水利行政能力。目前,省、市级水利行政能力体系的配置都比较完善、力量比较强,而县、乡两级的能力体系配置还不够完善、力量比较弱。对此,我们要加强基层水利行政能力建设,在人员队伍、执法力量和装备方面向基层倾斜,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赋予基层行政审批和执法决策权,提高行政效率。
2.人才队伍要配齐配强。一是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加大基层水利单位年轻技术人才的招录力度,加强水利干部职工纵向、横向交流,畅通晋升渠道;加大基层水利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力度,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水平。近几年,我们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局机关90%以上的年轻干部都选拔到了重要领导岗位,积极给“位子”、压“担子”,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二是适当提高人员待遇。适度提高基层水利人员的经费标准,给予基层工作补助,并由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实行打卡发放和统一缴纳,解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基层水利服务组织的作用,在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一事一议等方面,发挥牵头组织作用,既完成了工作,又避免了农民负担等风险,夯实了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
3.水利信息化水平要提升。长期以来,信息化一直是水利发展的弱项,我们建议,一是搞好顶层设计,从国家和省级层面统一制定水利信息化框架,避免地方各自为战、平台不高、技术不兼容等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先进技术,改变巡堤查险靠人海战术、判断险情靠经验和人工探测等原始方法,打造现代化水利信息系统。二是推进信息共建,省、市、县、乡共同推进,水利、气象、水文、应急、国土等部门参与,按照统一框架,分工负责对各项信息系统进行建设、补充、整合,避免多方建设、重复建设。三是实现资源共享,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已建各类水利、气象、水文、应急、国土等信息系统实行有效整合,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为水旱灾害防御和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