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水利动态>详细内容

进一步加强水利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水利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指明前进方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08-15 16:46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引发水利行业和水利遗产保护部门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持续加强水利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为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贡献水利力量。

  提升水利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不久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以水定轴’到‘轴水相依’,北京中轴线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始终与水系息息相关。中轴线上的河湖水系不仅构筑了北京城市水利格局,还集结了古代城市规划、雨洪管理等经验智慧。”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王崇臣表示,“在北京未来的规划建设中,应尊重并保护历史河湖水系格局,逐步恢复有价值的历史河道,保护古都历史风貌。”

  2023年,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了我国已知最早且明确的水利设施之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首次确认长江中游要素齐备的史前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灌溉渠系和溢洪道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陶洋表示,“水利遗产体量巨大、要素众多,我们要从其独特性和特殊性入手,在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全过程中,切实提高对土坝等史前水利遗产的保护能力和水平,加强传承和利用工作。”

  云南不仅有世界遗产哈尼梯田,还有石龙坝水电站等众多水利遗产。“他们展现了云南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人文水韵之美。”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陈俊廷说,“我们将通过上下联动、左右互补,形成水利部门与相关部门保护水利遗产的合力,做到齐抓共管。”

  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太湖溇港灌排工程,是古代太湖先民变涂泥为沃土的独特创造,是太湖水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展太湖水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徐璐说,“我们要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等途径和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共同推动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让水利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2009年至2015年,由11条水坝组成、控制范围100平方千米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显露真容,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有效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指明了方向。”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副院长黄莉表示,“要强化教育功能与效果,将水利遗产相关知识融入学校及公共教育体系,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和水利科学的兴趣,并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社会活动等形式,打破专业壁垒,提高公众对水利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加强长江流域水利遗产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要从完善规划体系、健全制度和标准体系等方面着手。”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出版中心水文化建设处处长易文利说,“在保护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按照功能完备、系统完整、应留尽留、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核心物项保护。按照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设计开发品牌文创产品,培育创新创业基地、水文化产业园等新型文化旅游产业。”

  在我国3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江西就有4项,今年申报的婺源石堨已入选中国灌溉工程遗产候选名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引了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工作格局,为新时代做好水利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江西省水利厅宣传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占任生说,“要探索‘水利遗产+’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水利遗产在延续文脉、传承价值、优化生活品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向世界讲好中国治水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用实际行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世界遗产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影响,是中国水利乃至中华文明的‘国际名片’。”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表示,“我们将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中心为平台,推动世界遗产国际研究合作。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为窗口,推动都江堰文化国际传播。以都江堰水文化博物馆为载体,推动水文化国际宣传交流,让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更好走向世界。”

  河套灌区是黄河上游的大型灌区,是中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讲好中国治水故事,就要讲好黄河故事。河套灌区的发展与黄河紧密相关,我们要立足黄河史、河套灌区水利发展史,对现有历史叙述反复进行推敲、对河套水利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客观全面地还原灌区历史,向世界深度阐释黄河文化。”内蒙古河套灌区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馆长曹冲表示,“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举办河套水利文化节、河套水利文化周等,邀请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交流,讲述古今治水人物和治水故事。”

  中国水利博物馆作为国家级行业博物馆,肩负着加强水利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治水故事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持续面向国际宣传展示中国水利遗产,深化国际交流,壮大中国声音。努力推荐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加入全球水博物馆联盟,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国水利博物馆研究馆员涂师平表示,“我们还将创新国际活动,形成中国品牌,策划国际展览,开拓海外窗口,为世界水利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